本报讯(记者黄莹 通讯员胡丹萍 李本义)国际残疾人日(12月3日)来临前夕,省聋人协会与湖北大学举办了一场全省高校手语大赛。尽管参赛大学生们的手语看上去惟妙惟肖,可不少听障人士却直呼“看不懂”。据悉,目前全省听障人士已近83万,市场手语翻译人才十分紧缺。
“他们学的是‘中国手语’,我们武汉人习惯用的是‘武汉手语’。”湖北省聋人协会主席陈卫说。他告诉记者,手语也有很强的地方性,不但中国手语与国外的不同,就连武汉的手语和天津、广州、南京等地都很不相同,其差别之大,就好像汉语和英语,武汉话和普通话。
“当然,像‘你好’、‘谢谢’这类最基本的手势是一样的,但像‘参加’、‘出席’等稍复杂点的词就不同了。”武汉市一医院手语医生张勤用手语演示道。
手语也有“方言”差异,岂不有碍交流?陈卫说,其实国家早就编写了统一的中国手语词典,最近还启动了通用盲文、手语标准的制定工作,但是地方习惯一时很难改变。
他透露,手语翻译人才现在非常俏,武汉各级法院、公安局、医院、酒楼都十分紧缺。“我一周要跑好几趟这些单位。手语打得好的健全人太少了。”年逾七旬的手语专家潘淑文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