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走出“非洲通” 宣布成立国内高校首家非洲翻译馆
发布时间:2011-11-01 08:25:29 来源:ACME 转载 字体: 大 中 小
“语言文化障碍是加强中非交流的最大障碍。我们开设非洲翻译馆,将向非洲翻译中国文化,同时把非洲各国包括土著文献在内的各类著作译介到中国,让非洲人更了解中国,让中国人更了解非洲。”中国著名非洲研究专家、浙师大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说。
浙师大经过10余年对非洲文化方面的研究,走到了国内高校的前列。吴锋民校长用“四个一”来形容:国内高校的第一家非洲研究院,第一家中非商学院,第一家非洲博物馆以及第一家非洲翻译馆。
非洲研究院成立于2007年,是在教育部支持下正式组建的国内首家综合性“非洲研究院”。
近年来,非洲研究院瞄准国家外交战略需求,主动担当起国家对非事物的智库。阿尔及利亚、埃塞俄比亚、加纳等非洲大陆20多个国家都留下了非洲研究院学者的足迹,他们先后向国家有关部委提交了20多份内参咨询报告。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浙师大就在喀麦隆建起了汉语教学中心,也就是现在的孔子学院。一开始,喀麦隆人并不了解中国文化,也不熟悉汉语,张笑贞等老师为了扩大宣传效果,就上街发传单,让喀麦隆人认识到中国人很友好。就这样,几年发展下来,原本只有一间70平方米的教室变成了2幢教学楼、5间办公室,还新增了大量的教学设备。据张笑贞介绍,学院现在已逐渐形成了“一院多点”,即一所孔子学院,多个汉语教学点的办学模式,并在各大学、喀麦隆经济首都杜阿拉等城市开设了7个联合教学院。
2010年11月,中非商学院成立,这是国内唯一一家高校涉非商学教育机构。目前,学院已设有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并专门为政府机构、涉非企业设立了“菜单式”的短期培训课程。按资深外交官刘贵今的话说,这家商学院定位培养中国的“非洲通”和非洲的“中国通”。
同年,学校还成立了国家高校首家公益性非洲博物馆,收藏和展示非洲木雕、石雕、面具、法器等300余件,开馆至今,已有7000人次参观。目前,博物馆还积极面向国内外征集非洲物品,以丰富馆藏品。
目前,学校在延续各领域对非洲的研究外,重点将放在非洲翻译馆的建设上。吴锋民认为,非洲翻译馆的成立,是浙江师大试图掀起的一场“翻译运动”:“减少中非语言文化交流障碍,打造非洲研究新平台、中非文化交流新窗口、对非投资贸易新路径和公众了解非洲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