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乐写诗的威士忌爱好者
发布时间:2011-10-12 08:44:42 来源:ACME 转载 字体: 大 中 小
2011年,诗人特朗斯特罗姆意外受到诺奖的垂青,让蒙尘许久的诗歌再度引发世人的关注。对于中国诗人而言,特朗斯特罗姆这一名字并不陌生,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已随涌入的外国诗歌潮进入中国,李笠便成为最初一批的翻译者之一,并于1990年国内首次出版了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选集。尽管年龄相差悬殊,但李笠与特朗斯特罗姆成了忘年交,他曾数次前往瑞典,深入到特朗斯特罗姆的生活中。
昨日,诗人李笠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还原了一个真实而生动的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
热情和蔼的赠书者 “我爱他的诗他便托人赠我诗集”
从一位来自瑞典的八旬老人的相貌中,很难看出特朗斯特罗姆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他性格平和或是激烈?无从查觉。在特朗斯特罗姆获奖的第一时间,诗人李笠曾在微博中道贺,并提及“今晚他会多喝一杯他喜欢的威士忌”这样我们知道威士忌是特朗斯特罗姆所钟爱的内容之一。
李笠与特朗斯特罗姆的友谊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尽管两人分处异地,但近三十年的交往足以让这段友谊变得深厚。“与特朗斯特罗姆的相识是通过诗歌。”李笠告诉记者:“当时我正在上大学,大概是大一年级的时候,读过他的一些诗,觉得很好,喜欢上了特朗斯特罗姆的作品。大概在1984年或85年的时候,我终于读到了他的一本诗集,是他通过一个我们都认识的朋友转交给我的。 ”
特朗斯特罗姆的热情让李笠难以置信,两个人便从特朗斯特罗姆的一本诗集相识。钟爱一个人的作品,然后得到作者的亲自馈赠这在如今似乎是一件少有发生的事情,但对于李笠而言,它确确实实发生在他的身上。“一方面原因,可能是在那个年代,诗人之间的灵魂是相同的,另一方面,也证实了他是个热情和蔼的人。 ”
因为精通瑞典语,同样出于极大的热爱,李笠便将特朗斯特罗姆的作品翻译成中文,最终于1990年出版《绿树与天空》,这是国内首次出版特朗斯特罗姆的诗歌作品,这种由瑞典语直译的作品以最直接的方式表达了特朗斯特罗姆诗歌的内涵,同时也影响了一大批当代诗人。
幽默含蓄的威士忌爱好者 “他曾意外出现在我的诗歌朗诵会”
“大概是1987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去了瑞典,然后拜访了特朗斯特罗姆。我们在一起吃饭、谈诗歌、谈翻译,这是我们的相通之处——同为诗人的同时又同为翻译家。接下来的接触就很频繁,1988年的时候我又去拜访他,一来二去两人关系便变得更加熟悉,探讨的同时,他也会帮我修改诗歌。 ”
李笠告诉记者,他所熟悉的特朗斯特罗姆是个和蔼、温和的人,很容易亲近。他的话不多,但是当他开口表达的时候就会流露出一种别样的幽默。“这种幽默不同于英式、美式的幽默,没有那么夸张,更有一些不动声色的意思,很含蓄,跟他的人一样。事实上从他的诗歌当中也有体现。比如:‘我们参加了一个并不爱我们的晚会,最后晚会拉下了面具。 ’再比如他在诗歌中表达梦见自己在弹钢琴,可是开错了路,发现鸽子变成了母鸡。诸如此类,一时间想不起那么多。一般含蓄的人自身都有一种幽默,特朗斯特罗姆就属于这种。 ”
尽管1990年因脑溢血导致特朗斯特罗姆行动受限,但李笠则表示,特朗斯特罗姆仍然很喜欢威士忌,“即便是年龄这么大了,他只要是看到威士忌都会两眼放光。他喜欢威士忌,喜欢喝酒。 ”
李笠回忆,与特朗斯特罗姆相处的数十年里,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在2000年。“我们交往两年后,他就患病瘫痪。大概2000年的时候,我去瑞典探望他,他当时还在恢复,但行动仍然很不方便。尽管如此,他的精神状态看起来很好,坐在轮椅里面,抱着我的孩子,疼爱地看着他,然后不停地呼唤孩子的小名。那种画面看了让人很感动,他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向往不经意间流露出来。”“记得还有一次,也是在特朗斯特罗姆患病后,一次我的诗歌朗诵会。因为个人觉得并不是特别重要,而且考虑到他年龄大了,并且行动不太方便,所以就没有通知他。但在当天,我惊喜地发现他出现在了朗诵会现场,而且就坐在第一排。我想他是因为看了报纸上的消息赶来的,他或许认为作为多年来的朋友,且志趣相投,这样的场合他理应出席参加。他的出现令我吃惊且感动,没错,他是个爱交朋友的人,因为他的人很温和,所以朋友很多。他从不吵架、不发火——至少不对我发火,也不会争论。”
热爱音乐绘画的淡泊名利者 “不是他在找诗而是诗在找他”
特朗斯特罗姆人一生仅创作163首诗,并以此成为瑞典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1990年,特朗斯特罗姆因脑溢血导致语言功能受限,尽管其后有所恢复,但他之后原本产量极少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为何诺奖要等到2011年方能降临到他的头上?
用李笠的话说,“他那么优秀,早该得到诺奖。但他对诺奖不感兴趣,我们经常会聊起,但他个人并没有强烈的想要获得诺奖的欲望,至少他从没说起过。 ”谈及诺奖的迟来,李笠说:“无论早晚,诺奖还是来了,这对于特朗斯特罗姆而言是无所谓的事情;另一方面可能因为他的年纪大了,而他们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
早在1990年,李笠曾在特朗斯特罗姆的姆龙马岛夏天别墅采访过他,特朗斯特罗姆表示,他喜爱音乐,他的诗歌与音乐有很大的关系,也就是形式语言、形式感、发展到高潮的过程,“写诗时,我感觉自己是一件幸运或者难受的乐器,不是我在找诗,而是诗在找我,我展现它。但从形式上看,我的诗歌又与绘画很接近,我喜欢绘画,少年时就开始画素描。 ”
从中不难看出,音乐以及绘画在特朗斯特罗姆的创作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作为特朗斯特罗姆作品的首批译者之一,李笠表示,特朗斯特罗姆的作品翻译为中文后,其不可避免的缺憾就是舍弃了某些东西,因为这种东西是用中文无法表达的。但内在与精神都保存了下来,比如意象、遣词造句。 记者 顾珍妮
翻译家、诗人李笠(左)与特朗斯特罗姆以诗会友,常在一起喝酒聊文学。(图据李笠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