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翻译的“最后一道防线”
发布时间:2011-08-25 08:52:53 来源:ACME 转载 字体: 大 中 小
南都讯 记者刘黎霞 实习生 赖逸秀 通讯员胡文涛 刘红艳 半个多月,10个语种,接听近2000个求助电话。作为深圳大运会电话多语言服务中心的志愿者,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一群普通学生组成了大运会语言翻译的“最后一道防线”。
大事小事都会拨通求助热线
不同于现场翻译服务,大运会的电话多语言服务中心设立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园内。
作为中心电话译员,57名广外学生的任务是为无法获得面对面口译服务的大运会运动员和其他人提供电话口译服务。
服务中心从8月6日大运会开村起每日24小时运转,有英、法、德、俄、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日、韩、阿拉伯共10个语种。
大运会总共发出一万多张口译服务热线卡,外国运动员在航空公司买票、超市买东西、理发,志愿者、出租车司机与外国人难以沟通……各种生活中的大事小事都会拨通求助热线。
1/3有出国经验仍不敢轻视
参与多语服务中心的志愿者多为广外的研究生和即将毕业的本科学生,当中近1/3有出国经验。
不过由于接受咨询的内容不可预计,又是用非母语,志愿者们多不敢轻心。
“非常期待电话响起,听到电话响又胆战心惊。”服务中心志愿者队长梁倩梁倩说,放下电话时“手还在抖”。
清晨五点多,一名司机电话求助,一喝醉酒的外国运动员情绪不稳定,想下海游泳,电话接线员通过耐心劝说,终于把这名运动员劝回大运村。又有一次,俄罗斯运动员受伤了,翻译志愿者恰好不在现场,医生马上拨通求助电话,在电话这头的俄语服务志愿者及时向运动员了解身体状况,再转达给医生。
由于现场翻译志愿者并不总是24小时在岗,在找不到口译者时,电话服务中心自然成了运动员的求助渠道,梁倩告诉记者,因此这个电话服务中心也被称为语言翻译的“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