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马爱农参加《哈利·波特7》的中文版发布会。图/CFP
时光飞逝,转眼又是国王车站,在故事开始的那个9又3/4车站,步入中年的哈利和伙伴们再度聚首,有如一场人生的散伙饭,微笑着告别他们的青春、奋斗和神话。然而,对热爱《哈利·波特》的观众而言,或许无法说再见,因为那个魔法世界里,铭刻着他们自己的无数故事和回忆。
专访《哈利·波特》小说译者马爱农
我很幸运地翻译了全部系列
马爱农、马爱新姐妹是《哈利·波特》系列图书的主要中文译者。200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购买了前三部《哈利·波特》的版权,把前两部《哈利·波特》的翻译任务交给了姐妹俩,《哈利·波特3》则由另一位译者翻译。从2000年开始直到2007年,两人共同完成了6部《哈利·波特》的翻译工作。2008年两姐妹重新将《哈利·波特3》翻译了一次,完成了这个系列巨著的全部翻译。
新京报:电影版的8部作品你都看了吗,演员们演出了原著的味道吗?
马爱农:演员都很不错,但是跟我的想象还是有些不一样。比如说扮演哈利的丹尼尔,就不太像小说里写的那样,他应该更瘦弱、苍白。赫敏和罗恩很接近我的想象。另外,马尔福的演员非常吻合,他精致、傲慢、势利眼,有一些英国人,脸上就是这种神情。
新京报:相对而言,哪一部最难翻?
马爱农:第一本相对最难,毕竟刚刚开始接触,对罗琳的风格、魔法世界的细节都不太了解,后来越翻越熟悉,也就不觉得难了。
新京报:那你个人最喜欢哪一部?
马爱农:我最喜欢第四部,当时用了半年时间来译,时间充足、准备得好,翻译得也比较满意;而且,第四部的内容最有趣,有很多新鲜人物出现。
新京报:你在翻译《哈利·波特》之前,还翻译过很多世界级大作家的名著,你觉得相对这些大家而言,罗琳的文笔有什么特点?
马爱农:罗琳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她写出来的故事和人物很奇妙。但是就文笔而言,她稍微有一点拖沓和啰嗦、措辞不够精练。
新京报: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不会自行修正一下?
马爱农:不会。《哈利·波特》是罗琳的作品,我要做的是忠于原稿。
新京报:作为这套书的译者,在大结局的时刻,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
马爱农:反正我觉得自己挺幸运。2009年,巴黎曾办过一个国际《哈利·波特》译者大会,有十几个国家翻译者在一块交流,有的译者只翻译过其中的一两部,但是我把七部都翻译完了,那时候,觉得挺有成就感(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