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新闻行业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而逐渐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简单而言,新闻翻译对译员有着下述的基本要求:1、翻译要专业、准确一方面,新闻学有着自己的专业术语,另一方面,新闻报道中又会涉及到许许多多的其他领域的专业术语,因此,这要求从事新闻翻译的人是一个“杂家”。每一个译者在翻译时,都必须对自己所翻译内容中涉及到的专业术语有着深入的了解和清楚的把握,这样才能用专业、准确、规范的语言翻译出来。 2、翻译要与时俱进一方面,新闻的快速性决定了它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另一方面,新闻报道中所涉及到的那些领域的知识更新也可能比较快,因此,译员也要与时俱进,注重翻译的时效性,随时掌握最新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胜任翻译任务。3、翻译要注重语言严谨、公正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是客观公正,这要求新闻翻译也必须做到语言严谨、客观公正。译员不能参入丝毫的个人主观意见。
上海妙文翻译有限公司(ACME)由一批有着深厚学术造诣和翻译经验的学者同仁创办,是上海地区大型的翻译公司之一。在新闻翻译领域,我们有着丰富的经验,能为您提供高质量的翻译服务。 随着新闻翻译需求的增多,翻译工作中不仅要求语言流畅,客户对专业程度、术语准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保障新闻翻译的专业性和准确性,提供及时、准确、规范的新闻翻译服务,ACME建立了一支新闻翻译项目组,以更专业的翻译能力服务于中外客户。截至目前已为同内外多家传媒公司提供了解决方案,范围涉及软件本地化、视频、游戏、音频、影像、网站和日新月异的新闻内容。
新闻翻译的领域: 新闻出版 媒介经营 新闻采访 新闻写作 新闻评论 摄影技术 网络传播 网络经营
国际新闻翻译着重改写与整理,是华文报为力求提升国际新闻报道水平而作的尝试。如果以五六十年代乃至七八十年代华文报国际新闻的处理手法同早报近10年的处理方式作一比较,读者当会发现早报国际新闻的处理方式与合并前的《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有显著的不同。 过去两报的国际新闻处理方式是着重将来自国际通讯社的英文电讯进行忠于原文的翻译,大致上做到“信”与“达”的要求,比较少综合改写。 《联合早报》从90年代初开始进行国际新闻的翻译改写作业。 现在的读者在阅读国际新闻时,可随时发现《联合早报》非常着重综合翻译改写,尤其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更是力求先综合整理后翻译改写。这种报道方式是为了满足时间紧迫的读者的阅读需求。
犹记得2001年九一一事件发生时,当晚写报道主文的同事,尽管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英文电讯来稿,却以不露翻译痕迹的文字将事发的经过向读者清楚地交代。 当然,要处理好国际新闻综合报道,国际组人员平时就得进修与跟踪新闻,甚至在预见的事件发生前做好功课。
大战前夕先做功课今年3月20日美英联军向伊拉克发动“斩首攻势”,隔天早报能作出图文并茂的全面报道,就是国际新闻组人员预先作好准备功夫的实例。当天负责这一事件报道主文的本组同事,在事发前阅读伊拉克和周边国家的地图,将重要城市的名称和位置摸清,了解美军的部署情况,对各城市、各种武器、相关国家领袖等可能用到的译名作好记录或紧记脑中,因此就能在分秒必争的情况下,将完整的报道呈现在读者面前。
华文报全面采用电脑作业,为综合整理国际新闻提供了非常方便的工具。这在昔日手写新闻稿再交到排字房捡字排版的年代,完全是不可思议的。 电脑作业的好处是:国际组人员可通过电脑打字,及时在适当的段落补充新的信息和续闻,可结合各家通讯社的稿源加工使新闻增值,在工作流程中省掉不少工序。
为国际新闻进行翻译改写,可真有苦有乐。苦的是将英文电讯原稿转换成华文,这个过程可说是处处陷阱,稍一不慎就会踏上地雷。 如果我们处理国际新闻的同事看到Indian就不假思索地译成印度人,看到Anti-dumping就译为反倾倒垃圾,当然就闹出大笑话。
搞国际新闻最乐的是在翻译一个新词后,为许多媒体所接受和采用。例如本报国际新闻组一位前同事神来之笔,将AIDS(全名为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后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译成“爱之病”,从此风行于许多华文媒体,这是他最大的满足。 要搞好国际新闻翻译与整理,需要广泛的知识,政治、经济、历史、天文、地理、医药、科技、太空、武器及各国国情的知识,都必须具备一些。知识越广博,犯错的机会就越少。
勤查工具书、翻阅资料及不耻下问是每个国际新闻组人员的座右铭。以一则简单的柬埔寨新闻为例,我们决不能看到Former Prime minister Heng Samrin就译成前首相亨桑林。事实上,亨桑林是当年越南挥军侵入柬埔寨后扶植的总理,柬埔寨是在恢复君主政体后,总理的职衔才改称首相。
华文报向来重视国际新闻报道,50和60年代的《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更把国际新闻放在头版。当年大多数读者看报总是先看国际新闻。 在冷战时期,美苏对抗、古巴导弹危机、越战和中东战争等等重大事件,《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是当年关心国际大事的受华文教育读者取得有关信息的主要渠道。
随着资信革命和互联网时代的降临,新闻从业员取得国际新闻的渠道更多,新闻来源速度同新闻从业员翻译改写速度的差距也越来越大,面对这个无法扭转的局面,如何为读者提供他们所需要和喜欢阅读的信息,是新闻从业员面对的巨大挑战。